唐朝具体史实简介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具体史实简介,以及隋唐演义历史事件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

  1. 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政策的典型史实两例
  2. 隋唐演义历史事件
  3. 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四个表现及具体例子

[One]、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政策的典型史实两例

〖One〗、1。唐朝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,不许官吏加重税收,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、做官,与中国人通婚。

〖Two〗、2。对外来宗教,唐太宗提出“示存异方之教”。

[Two]、隋唐演义历史事件

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(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)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,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,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。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,国力锐减。

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,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。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也称天宝之乱。

李渊攻取长安之战,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。是隋大业十三年(617年),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,攻占隋都长安(今西安)的作战。

隋大业十三年(617年)八月,霍邑之战后,李渊率军进至龙门(今山西河津西),派兵6000渡河。十月初四,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,兵力达20余万。二十七日命诸军攻城,十一月初九占领长安。此战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础。

唐灭西秦之战是义宁元年(617年)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(618年)十一月间,在唐朝统一战争中,秦王李世民率军击灭陇西(今六盘山、陇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)割据势力西秦薛举、薛仁杲父子的作战。

浅水原之战,发生于唐武德元年(618年)六月至十一月,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(今陕西长武东北)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、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,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,夺取陇西,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。

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,疲敌制胜,坚壁不出,穷追猛打的策略,反败为胜。

唐贞观三年(629年)十一月至四年三月,在唐与突厥的战争中,唐王朝为消除北方威胁而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战。

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欲逃过碛口,遭李绩军堵截,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。颉利逃往灵州(治今宁夏灵武西南)西北的沙钵罗部落,欲投奔吐谷浑,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俘获送往长安。

[Three]、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四个表现及具体例子

〖One〗、唐朝法曲,一种古代乐曲。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。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。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,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,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。其乐器有铙钹、钟、磬、幢箫、琵琶。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。著名的曲子有《赤白桃李花》、《霓裳羽衣》等。

〖Two〗、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“羁縻政策”有助于保存南方的原生态文化,给它们以更自由的文化发展空间,同时便于接纳外来文化,如佛教文化、伊斯兰文化等。这种全亚洲范围内的文化交融,让唐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。

〖Three〗、服饰“陵阳公样”,吸收波斯外来文化的衣纹样式

〖Four〗、唐代丝织品中,有一种重要纹样,叫“陵阳公样”。这种纹样创自初唐时期窦师纶,并在其后至少延续了近200年。具体来说,这是一种吸收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团窠纹样,在团窠里对称内置我国传统的对雉、斗羊、翔凤、游麟等祥瑞的禽兽形象,而形成的固有的图形形制。

〖Five〗、胡服是一种具有古波斯民族因素的服饰。相较于汉族传统服饰,胡服更加贴合人体曲线进行设计,因此,着胡服相较于汉服来说,更适合运动。而唐朝时冰球等运动的流行也使得胡服在贵族乃至百姓间大为追捧。

唐朝具体史实简介和隋唐演义历史事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,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?欢迎您下次再来哦!